http://yougexingbqm.tyblog.com/index.shtml
 
博 客 公 告
登 录 后 台
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相 片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回 复
留 言 信 息
我 的 好 友

我 的 圈 子

友 情 链 接




博 客 信 息
 
浓缩人文历史,写意剡中文化
[ 2010-9-3 9:35:00 | By: yougexingbqm ]
 
 

穿梭在嵊州的城乡,不时可以看见一些或静或闹的古戏台,他们或匠心别运结构繁复,或简朴无华素面敞口。沿着一座座古戏台,可以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追溯发生在这里的许多故事,看见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庞,感受世事的沉浮历史的变迁……
  一、扫描:古戏台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存
  嵊州历来以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著称,如果说,“万年文化小黄山”的出土印证了这里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那么,一座座矗立于剡中城乡的古戏台,则是以现实的形式时刻提醒人们,这里曾经有着那么灿烂的民间文化,有着那么深厚的文化积淀。
  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古戏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曾此起彼伏绵延在近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地众多的古戏台都纷纷灰飞湮灭,成为了一种渐行渐远的文化记忆。也正因此,今天的嵊州大地上依然保存着如此数量众多、建筑完好、雕饰精美的古戏台,不仅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文化景观,更是一笔丰厚无比的文化遗存。江苏干洗连锁 
  嵊州的古戏台,大多始建于明朝初年,后随着越乡民间戏曲艺术活动的日益繁荣,逐渐从草台发展成为串台、露台、街台、庙台、祠台等多种类型,其中甘霖镇太尉堂之街心台、城隍庙古戏台、崇仁镇玉山公祠古戏台、甘霖镇施家岙“绳武堂”等古戏台,无论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据考,嵊州目前尚存的古戏台约有400多个,其中较为完好的有200个左右。这些古戏台分布在全市的各个角落,有的古风俨然威严气派,有的布局规整气势恢弘,有的精雕细琢富丽堂皇,有的随意而建拆装灵活,构成了嵊州独特而又蔚为壮观的一道人文风景。
  从结构上看,嵊州古戏台大多由台基、梁架、屋盖三个部分组成,形成台基稳固、台面扎实、台顶灵巧的视觉效果。从造型和装修上开,嵊州古戏台可分重檐歇山顶、单檐歇山顶、硬山顶古戏台和人字型连廓式古戏台,其中重檐歇山顶古戏台造型最美,其脊顶上往往饰有龙吻、瓦将军,顶棚饰有船篷轩,八角藻井中饰有16-24斗拱和水涡式、放射形图案。此外,门窗、栏杆、梁枋、屏风上也饰有木雕或彩绘而成的各类戏曲人物和花鸟图案。这样的构造,不仅具有扩音、聚光、遮蔽风雨等实用效果,也有装饰美观意义,从而使戏台更富艺术品位。
  除了古戏台的建筑与各种雕饰艺术之外,楹联艺术同样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楹联根据戏台台柱的质感,运用文学和书法来装饰戏台,在增添戏台文化情趣的同时,也拓展了戏台的文化意韵。从楹联内容上看,有反映戏曲艺术性和描绘戏曲感染力的,如施家岙古戏台的“红袖翻风鸲鹆舞,紫箫弄月凤凰鸣”等;有反映气氛场景的,如长乐开元太祖庙戏台的“盛盛盛盛盛盛盛,行行行行行行行”等;有抒发怀古情结借古喻今的,如“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等;有概括反映戏剧本质的,如“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等;更有透视社会万象教化警醒世人的,如“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等,给人深刻的启迪。
  一座座古戏台犹如散落在嵊州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虽然曾经的丝竹鼓乐舞袖翻飞已经悄然隐去,簇拥的人头如雷的喝彩已经成为一张张黑白的底片,但无论戏台本身还是戏台所蕴涵的人文积淀,都是剡中文化异常出彩的部分,其学术价值与艺术魅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加以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二、透视:古戏台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作为一种游离于人们日常生活却又与他们的精神生活紧密相连的特殊建筑,嵊州古戏台在数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不仅是一个演剧娱乐的平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衍生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信息。
  首先,古戏台的背后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支撑。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用各种文娱表演来酬神娱神。《诗经》中“颂”的内容,记录的就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其中《商颂》则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可见中国祭祀文化历史之悠久。古戏台大多与庙宇祠堂连在一起,属于庙宇祠堂的附属建筑。庙是奉祀神灵和祖先、圣贤的礼制性建筑;祠堂的前身其实就是家庙,是皇亲贵族所立的家族专用礼制性共用建筑,明代晚期开始允许一般百姓为祖先建祠堂。无论庙宇祠堂,其重要功用都是在这里开展各类祭神拜祖活动,而在里面建造戏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演剧娱神。古戏台在嵊州城乡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可见祭祀文化在这里的深入人心。
  其次,古戏台的建设是等级社会文化心理的折射。“台”是指高出地面的一种建筑,站在台上,自然就产生了居高临下之感,让人产生出人头地的联想。古戏台的这种结构与旧时社会等级森严的阶层划分存在着某种契合,登台表演的虽为艺人,但艺人只是躯壳,实则是社会主宰者为达到某种心理需求而采用的一种形式与途径。庙台一般为地方统治者所建,旨在敬神,本质上其实是对百姓实行精神教化与统治的一个载体。祠台为一个宗族的共有财产,是家族兴衰荣耀的标志性建筑,名为祭祖敬业,实则是展示自身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稳定巩固血缘关系、期盼宗族世代繁荣的一个载体,因此,建造祠堂与戏台,往往不惜血本精雕细琢,尤其是当两个旗鼓相当的宗族同时建造祠堂时,人们更是竞相比拼,以获取精神上的慰籍。古戏台的背后,富含着人们多样的文化心理。
  再次,古戏台的本体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古戏台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产物,它的身上,不仅留下了几百年来嵊州民间建筑艺术的深刻烙印,还与期间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与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连,是我们追寻当时经济文化发展大致脉络的重要切口。透过一座座或简陋或宏伟的建筑,我们可以想象戏台的最初功用与建造者的经济实力;透过这么多形式各异遍布各地的古戏台,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嵊州民间文艺的顽强生命力与嵊州先人非同寻常的文化创造能力;透过古戏台上美仑美奂的种种装修雕饰,我们不得不感叹嵊州民间工艺的源远流长和能工巧匠们的智慧才华;透过每一座古戏台背后隐藏着的生动故事,我们将会在对历史的解读中久久沉浸,听岁月流逝看风云舒卷……
  三、光环:古戏台是嵊州孕育越剧的见证与摇篮
  嵊州能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发源地与诞生地绝非偶然,它的背后,是嵊州灿烂而丰富的民间文化基础,是嵊州儿女的勤劳聪慧与多才多艺,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在越剧得以孕育诞生并发展壮大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嵊州古戏台既记录与见证了这段曲折而辉煌的历程,又为越剧艺术在民间的生根发芽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越剧诞生以前,古戏台已在嵊州大地随处可见,它们的大量存在,一方面使当地群众在年复一年的戏剧表演观看中,吸收了大量丰富而优质的艺术养分,另一方面也为各种优秀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传播提供了条件。百十年前,嵊州民间早就有了舞龙、舞狮、叠罗汉等几十种文艺形式,各种文化活动已经相当丰富与频繁。虽然今天我们无法考证曾有多少的民间文艺等台表演,但无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古戏台,嵊州的民间文化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的丰富灿烂,越剧也不一定能在这块土地上得到孕育和诞生。
  1906年3月27日,越剧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的一个由四只稻桶垫底、以门板为台的简易舞台上,完成了破茧化蝶的飞跃。那虽然只是个简易的“草台”,但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古戏台,既见证了越剧的诞生,也成就的越剧的诞生。因此,“草台戏”是越剧的根,是真正的民间艺术,没有“草台戏”也就没有越剧的今天。
  中国传统礼教向来重男轻女,自古女子不得上台演戏,到了明清时期,对女性的管制更为厉害,女性上台演戏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但女子越剧在嵊州的诞生,恰似一把利器刺向了传统的封建礼教,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在这里逐步解体,客观上也促进了妇女的解放。甘霖镇施家岙村绳武堂古戏台,因为破例让女子登台演戏而被载入史册,施家岙也因此成了中国女子越剧的诞生地。
  其实,嵊州著名的几个古戏台,都曾在越剧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城隍庙戏台,在清末民初前大多演大班戏,但上世纪30年代始,越剧“名伶”如施银花、屠杏花、赵瑞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贾灵凤、马樟花和以后被称为“十姐妹”的越剧名演员,大多曾在这戏台上演出过。女子越剧班凡欲跨出嵊州,前往宁波、绍兴、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演出,一般也是先在该戏台“测试”,并借此筹措资金。此外,某一戏班或某一演员在外地发迹回乡,或到年关回家,也总要在这个戏台上演“看家戏”,以显示戏班阵容,扩大个人影响。民国时期,崇仁镇玉山公祠古戏台曾冲破几千年来女子不得登台演戏的封建禁忌,大胆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钟声》,推动了女子越剧在民间的发展步伐。后来,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著名越剧艺人周宝奎、筱丹桂、张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使这里成为越剧艺术发源地的一处纪念性建筑。
  当然,在越剧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嵊州古戏台更是功不可没。可以说,遍布嵊州城乡的古戏台中,没有一座不留有越剧发展的痕迹。
  四、聚焦:古戏台正焕发出新的风采
  “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在穿越了数百年的历史风雨后,古戏台上当初的“雕栏玉砌”都已经改了“朱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景终也不可再现。然而,正如一副戏台楹联所写的那样,“四百八十寺,皆成灰劫,山水结奇缘,尚留得两晋衣冠,隐迹神仙堪合传;三万六千场,无非戏局,春秋多佳日,好演出历朝人物,忠奸贤妄有分明”,戏虽落幕了,总有一些东西会穿越时空经久不散,在不经意间触动着我们,让我们再一次选择用历史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去梳理、去掂量……
  于是,古戏台作为一种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剡中文化坐标系中显现出了它独特的分量。
  近年来,嵊州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对古戏台的研究保护和整修利用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一方面,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戏台正被拂去历史的尘埃,一大批曾在越剧发展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古戏台,正在以“没有围墙的越剧博物馆”的姿态重新面对时代;另一方面,一大批曾经被人们遗忘的古戏台又逐渐恢复了最初的热闹,一大批曾经颓废的的古戏台正在作为基层文化阵地得到修缮与利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焕发出崭新的风采。
  也许不再锣鼓,却是萧瑟齐奏;也许不见生旦,却是群星闪耀。古戏台,正再次以古朴华美的形象,矗立在剡中大地!

文章来源:http://www.jssukang.com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天涯博客 CopyRight 2007-2008, www.tyblog.com
天涯博客欢迎您!